杨逐原,男,出生于1983年9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出站(等级为优秀);2017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新媒体发展方向),获博士学位(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一、研究领域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网络舆情等。
二、科研成果
(一)论文:
代表性论文:
1.《废除i奴缘何不可能:劳动过程的遮盖和非经济报酬的崛起》,发表于《现代传播》(CSSCI) ,2018年第7期;
2.《网络用户劳动实践的变迁》,发表于《编辑之友》(CSSCI),2018年第6期;
3.《移动短视频阅读中用户的知识共创研究》,《编辑之友》(CSSCI),2020年第5期;
4.《新媒体时代媒介与社会发展悖论探析》,《新闻界》(CSSCI),2014年第7期;
5.《网民的“在线抗争”与政府的舆论调适》,《新闻界》(CSSCI),2014年第9期;
6.《网络空间中的用户劳动:技术驯化与“盲点论争”的统一》,《新闻与传播评论》(CSSCI扩展版),2020年第3期;
7.《网络信息生态位视域下网络劳动者的主体性与价值增值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6年2期;
8.《新闻参政:内涵、理论渊源、流变及启示》,《贵州社会科学》(CSSCI) 2016年第8期;
9.《民族地区公众的新闻参政与政府形象的构建》,《贵州民族研究》(CSSCI),2016年第8期;
10.《民族地区公众网络参与社会政策的媒介途径》,《贵州民族研究》(CSSCI),2018年第5期;
11.《社会政策路径下民族地区公众的社会认同研究》,《贵州民族研究》(CSSCI),2019年第7期;
12.《自媒体知识服务产品的生产机制——以微信矩阵平台为例》,《南昌大学学报》(CSSCI),2018年第4期;
13.《我国消费类期刊的策划研究》,《中国编辑》(CSSCI),2009年第5期;
14.《新闻参政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构建研究》,《新闻爱好者》(CSSCI扩展版),2017年第4期;
15.《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新闻爱好者》(CSSCI扩展版),2017年第6期;
16.《网络用户劳动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研究》,《新闻爱好者》(CSSCI扩展版),2018年第2期;
17.《网络用户劳动的趋势及范式研究》,《新闻爱好者》(CSSCI扩展版),2018年第7期;
18.《新媒体技术赋权下媒体人的流动化工作研究》,《青年记者》(中文核心),2017年第2期;
19.《政务直播思维及路径研究》,《青年记者》中文核心),2018年第2期;
20.《流动的异乡:网络空间的身份认同研究》,《青年记者》(中文核心),2019年第4期。
(二)著作:
1.《网络空间中的劳动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30.2万字;
2.《媒介融合发展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18年6月,25万字;
3.主编:《新闻参政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29.9万字;
4.合著(两人,第二署名):《“多彩贵州”品牌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21.3万字;
5.合著(两人,第二署名):《深度贫困县高质量脱贫路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40万字。
(三)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众网络参与社会政策与社会认同度提升的关系研究》(编号:16CXW032),已结题;
2.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项目《网民的政治效能感与社会认同》(编号:RMXW2018C002),已结题;
3.主持贵州省教育厅《侗族大歌的跨文化传播价值研究》(编号:10ZC138),已结题;
4.参与(第二)国家民委高等教育司教改项目《融媒体时代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施》(编号:15059), 资金金额:1.5万元,已结题。
5.参与(第一)江苏省社科基金《民国与后民国视野下的大众传媒与政党变革关系》(编号:2015SJD440),已结题;
三、主要讲授课程
(一)研究生课程:
《新媒体营销》《融合新闻学》
(二)本科生课程:
《受众研究》